伊人六月,97自拍超碰,久久精品亚洲7777影院,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观看,日本亚洲欧洲无免费码在线,2019国产精品视频,国产精品第一页在线

首頁  ?  財經(jīng)  ?  經(jīng)濟觀察

伊世頓暴利案背后的“幌騙交易”

2015-11-24 11:51:11

來源:騰訊財經(jīng)

   ⊙記者董錚錚○編輯楓林

 
  游走在灰色地帶的高頻交易正身處輿論漩渦。伊世頓貿易公司以約700萬元人民幣的初始資金,通過高頻交易程序化交易軟件自動批量下單、快速下單,獲利20多億元,引發(fā)市場嘩然。
 
  不久前,芝加哥聯(lián)邦法院陪審團判決,高頻交易員米歇爾·科斯夏被判定在商品交易欺詐和幌騙罪名成立。這是美國首宗引用反幌騙交易法判定幌騙罪的刑事案件。
 
  高頻交易神秘莫測,一時間令人生畏。高頻交易到底為何物?如何通過高頻交易快速獲利?高頻交易是否會影響價格、操縱市場?
 
  與速度賽跑
 
  高頻交易鋒芒過人,以驚人的速度捕捉市場轉瞬即逝的價格誤差。高頻交易是一類特殊的算法交易,也是程序化交易的一種,其資金流動性很高,持倉時間極短,計算機不斷地根據(jù)市場行情的變化做出極快的反應。
 
  而程序化交易的定義更為寬泛,一般是指根據(jù)一定的交易模型生成買賣信號,并由計算機自動執(zhí)行交易指令的過程,包括算法交易、量化交易、高頻交易等多種交易形式。
 
  高頻交易廣泛應用于期貨、期權上,股票融券日內交易也有一些高頻交易的身影。高頻交易的特點是賬戶不大,交易量巨大。它能夠彌補人為操作在速度上的限制。
 
  “高頻交易是通過分析高頻數(shù)據(jù),來找到市場微觀結構里瞬時的套利空間”,滬上一家私募機構負責人方錄(化名)表示,高頻交易的邏輯比中低頻模型相對直觀,主要利用速度優(yōu)勢和價格偏差獲利。
 
  “該公司賬戶組平均下單速度達每0.03秒一筆,一秒內最多下單31筆”,伊世頓的案件報道中如是寫道。
 
  據(jù)了解,海外市場的高頻交易競爭主要體現(xiàn)在速度上,且已達到極致。“海外的服務器一秒可以下單20萬張。速度在10微秒以下,國內目前最先進、速度最快的海外軟件大概在250微秒左右”,海外一家對沖基金投資經(jīng)理陳理(化名)告訴記者,國內服務器速度普遍較慢,遠沒有達到速度競爭的地步,而國外高頻已競爭到微秒、納秒級別了。
 
  除速度競爭激烈外,海外高頻交易策略已經(jīng)離開模型,以及輸入策略編碼的階段。“大型的公司速度占60%,技術占40%。程序模仿人類大腦,學會自己思考。機器人會學習高等數(shù)學、物理,根據(jù)書本中的邏輯,自行產(chǎn)生交易策略”,陳理說。
 
  “國內市場的高頻交易顯然還處在美國10年前的水平”,有市場人士直言不諱,高頻交易原來屬于小眾群體,近兩年隨著量的不斷增大,開始慢慢壯大。
 
  據(jù)了解,高頻交易大致可概括出四種交易策略,分別是執(zhí)行策略、做市商策略、投機策略和試探性策略。執(zhí)行策略用來執(zhí)行大單,尋找最優(yōu)價格成交。做市商策略即通過賺取買賣價差來獲取利潤。投機策略和試探性策略在國內都有團隊在運作。
 
  幌騙交易惹的禍?
 
  事實上,除開立31個賬戶自買自賣以及繞開期貨公司柜臺風控的行為涉嫌違規(guī)外,高頻交易是否擾亂了市場也成為關注的焦點。不少業(yè)內人士指出,伊世頓的操作手法很接近幌騙交易。
 
  所謂“幌騙交易”(spoofing)是通過虛假報價再撤單,即先下單,隨后再取消訂單,借此影響股價。“幌騙者”(spoofer)通過假裝有意在特定價格買進或賣出,制造需求假象,企圖引誘其他交易者進行交易來影響市場。通過這種“幌騙”行為,“幌騙者”可以在新的價格買進或賣出,從而獲利。
 
  “幌騙交易”的最著名案例是美股2010年5月6日發(fā)生的“閃電崩盤”事件,導致道瓊斯工業(yè)平均指數(shù)瞬間暴瀉近千點,美股市值蒸發(fā)近萬億美元。美國司法部于5年后控告36歲的英國高頻交易員薩勞,指他涉嫌以“幌騙交易”,即利用自動化程序,設下大量指數(shù)期貨沽盤,推低價格后取消交易,讓自己能夠以低價購買圖利。
 
  據(jù)陳理介紹,嚴格意義上,幌騙交易不能算作交易策略,但可以被視為試探性策略的一種。試探性策略一般分為兩種:一是捕捉其他的程序化策略或者投機策略。二是探測市場上有多少程序化交易在運行。
 
  “后者會突然掛一筆大單或撤一筆大單,以此得到其他買賣價位對此做出的反應,從而試探出市場上有多少程序在依賴跟隨這一大單。通常在市場高點或者低點時可以捕捉到其他程序的止損點設在哪里”,陳理稱。
 
  試探性策略可能會在極端情況下擾亂市場。“例如,滬指3000點已經(jīng)是一個底線。試探性策略反而會在此點位掛賣單,將指數(shù)推到2995點,看下市場會如何反應。市場繼續(xù)往下跌就會擾亂市場”,陳理表示,這種策略在大的點位關口試探買家和賣家的心態(tài),會擾亂市場。
 
  目前,國內有撤單量限制,會占用一定成本,試探性策略并不像國外市場那么多。“國內也有團隊在做,在商品期貨上曾出現(xiàn)過”,滬上一位不愿具名的量化投資人士表示。
 
  不過,陳理同時也表示,即使在國外略寬松的市場環(huán)境下,幌騙交易和自成交都屬于違規(guī)。國外市場沒有撤單量和成交量的限制,投資者不會開立很多賬戶,高頻交易在技術上可以避免這種違規(guī)。
 
  實際上,國外市場中的幌騙交易卻比想象中要多。“監(jiān)管機構一直在查幌騙交易,一直有投資者被罰款,基本上1個月會有一則案例。但類似閃電崩盤市場影響這么大的很少。”陳理說。
 
  “出現(xiàn)閃電交易時,市場交易量會突然變少,程序會認為得到很強烈的買或賣的信號,從而直接執(zhí)行。事實上不大有人制造閃電交易,因為一旦發(fā)生,交易所會停止交易,以前的下單視為無效,制造閃電交易的人還會收到罰款。”陳理說。
 
  盡管如此,美國的監(jiān)管條例對幌騙交易并沒有明令禁止。“基本上這是一個灰色的地帶”。
 
  “利器”還是“殺器”?
 
  近年來,高頻交易出現(xiàn)在金融市場中的身影越來越多,引來不少爭議。贊成者認為高頻交易為市場提供了流動性,并促進價值回歸。反對者則認為其盈利能力過強會消滅市場的流動性,加大市場波動并可能帶來價格操縱。
 
  “過分了則讓中小投資者失去主動分析從而發(fā)現(xiàn)信息或對信息達成共識的能動性”,有市場人士指出。
 
  事實上,高頻交易在海外市場也頗受爭議。“普通投資者對此滿腹抱怨,他們認為市場不是投機,是長期價值投資。高頻交易背叛了市場,違背了價值投資的邏輯。”一位長期從事海外投資的人士表示,海外市場是基于價值投資而言的。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嚴弘認為,對于高頻交易的判定并不能一概而論。高頻交易有兩類,一類是為了抓住市場轉瞬即逝的定價誤差,讓定價趨于合理。另一類則是通過快速的下單和撤單,試探市場流動性。“這不是糾正偏差,而是釋放了虛假交易信息,掩蓋了真實信息,有一種需求的假象。”
 
  “不管是灰色的還是合法的,高頻交易收益很穩(wěn)定,在市場中賺到一部分利潤,某種程度上減少了市場其他參與者的利潤”,方錄認為,正常的高頻交易策略給市場提供了流動性,但一些游走在灰色地帶的高頻策略則是給市場抽水。
 
  “任何策略都會影響別人的判斷,這是相對性的”,在陳理看來,99%的程序化交易并不是用來操縱市場的。判斷應以市場判斷、市場價格為判斷標準,程序化的邏輯基本上跟隨市場,而不是逆著市場反方向操作。“這是程序化交易的原則”。
 
  方錄認為,程序化交易定義比較廣泛。例如傳統(tǒng)意義上的算法交易,不對市場造成沖擊。其利用程序幫助大單拆單,降低交易成本,實際對市場有一定幫助。“這種程序化不是從交易過程中獲利,而是決定了買或賣某只股票,通過一系列的不同類型的算法拆單,降低市場的沖擊成本。”
 
  “但是利用市場規(guī)則的漏洞,頻繁掛撤單或集中成交,在跌的時候掛賣單,給市場火上澆油,起到助跌的作用,這類高頻交易很有必要嚴格監(jiān)管”,方錄說。
 
  海內外監(jiān)管同時收緊
 
  顯然,再隱秘的操作手法也難逃監(jiān)管層的法眼。監(jiān)管層已開始重視,包括高頻交易在內的程序化交易已納入監(jiān)管的視線范圍。
 
  10月初,上交所、深交所和中金所關于程序化交易管理實施細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中金所征求意見稿中明確,對于一個交易日內出現(xiàn)5次以上每秒申報5筆;每日申報4000筆以上,且存在一秒內在同一期貨品種不同合約上反向開倉的行為;每日申報4000筆以上,且存在一秒內完成申報并撤單等行為,予以重點關注,并實施差異化收費。
 
  “實際上限制的是高頻交易,對其他程序化影響并不大”,滬上某資深量化投資人士表示,海外對高頻交易也有過不同程度的限制,“CME當時規(guī)定,成交比低于1%收取額外的費用。因為高頻交易會下很多單從而占用帶寬,造成堵單,措施會限制一些無效單”。
 
  盡管有私募人士戲言“回到開倉用吼的時代了”,但仍有不少私募表示當下程序化交易所受沖擊較大,“現(xiàn)在做一些非常規(guī)策略,更加接近于主觀交易,量化的方法也通過主觀的方法來執(zhí)行。”
 
  毋庸置疑,美國的首宗幌騙罪的判定也為其他市場提供了依據(jù)。有了美國監(jiān)管體系的先例,今后這類行為可能都被認定為違法。“近些年來,國外的公募基金和股票投資基金開始意識到被高頻交易賺太多。有共同基金成立新的電子交易所,不允許對沖基金進入”,方錄認為,高頻交易風生水起的日子已經(jīng)過去。高頻交易正面臨轉型,以后會越來越難做,即便在海外市場也是如此,前幾年市場份額已經(jīng)向幾家巨頭集中。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交易機制和市場環(huán)境的不同也決定了高頻交易的生存狀態(tài)。“海外成熟市場80%以上的資金量都來自于企業(yè)資金,包括銀行、基金等機構,只有10%是由散戶提供”,陳理說,這意味著都是機構與機構之間的競爭,因此程序化交易占到了市場的八成比例。“大型企業(yè)之間互為對手,一般不會亂來,一旦違背邏輯或程序出錯,等于是送錢給別人。”
 
  而國內市場散戶居多,交易相對封閉,高頻或程序化容易被利用變成絞殺散戶的兇器。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國內的市場環(huán)境更適合中低頻交易,這也是許多大型海外機構未進入到國內市場的原因。
 
  “希望監(jiān)管層對于高頻交易和操縱市場能有更為明確的標準”,陳理說,“我們目前有一個組合型的套利策略正在測試,涉及7種產(chǎn)品間的互相套利,套利策略本身以價格回歸的角度出發(fā),但是這樣的策略國內還沒有機構嘗試,會不會被視為惡性操作是我們比較擔心的。”
 
  嚴弘認為,中小機構應該以長期投資為主線,以價值投資為標準??稍试S促進市場有效性、價值回歸的高頻交易出現(xiàn),對能夠幫助價格發(fā)現(xiàn)的交易予以鼓勵。對影響價格預期、或有操縱市場嫌疑的行為零容忍,對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予以嚴格監(jiān)管,禁止進一步破壞市場有效性的行為出現(xiàn)。
 
  “海外市場也在摸索過程中,市場交易體系在不斷凈化”,嚴弘表示,監(jiān)管機構需要與時俱進,跟進市場的變化。監(jiān)管層需要和市場參與者充分溝通,使得監(jiān)管條例與市場趨勢更好的結合,并在市場實踐中行之有效。最終監(jiān)管機制和市場交易結構、以及運作模式上都應有所改革,通過各方努力形成更加完善的監(jiān)管體系,以真正保護投資者利益。

  • 相關閱讀
  • 不讓姑娘迷失在霧霾里 東北三省要打產(chǎn)業(yè)結構翻身仗

      這個冬天,東北遭受史上最重霧霾。   自11月進入供暖季起,哈爾濱、長春、沈陽的空氣污染指數(shù)相繼爆表。沈陽的PM2.5濃度一度接近1400微克/立方米—按照PM2.5的指數(shù)等級,300-500微克/立方米之間已屬重度...

    時間:11-24
  • 中國欲打造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 謀千億產(chǎn)業(yè)布局

      今年“雙十一”期間,一款掃地機器人成為網(wǎng)上銷售的“黑馬”,進入網(wǎng)上家電銷售的前10名,這或許意味著服務機器人將成為新的熱點。   11月23日,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在京開幕。國家主席習...

    時間:11-24
  • 資本捧熱千億級電動汽車充電市場 各地推補貼政策

      新京報記者就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的比較,采訪了多位電動車主和燃油車主,綜合得到以下比較結果。因采訪并非科學調研,結果僅供參考。   近幾月,電動汽車行業(yè)利好頻出。10月底,北京新能源汽車不用再搖號。  ...

    時間:11-24
  • 縣銀行董事長辦婚宴“化整為零”:每天5桌連擺1周

      11月20日,有鎮(zhèn)安縣城居民向華商報反映稱,鎮(zhèn)安農(nóng)村商業(yè)銀行董事長(即縣信合主任)周高平幾天來在家里接待多人,“他兒子是11月23日結婚,但已風光了幾天。”華商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周高平不但在家里設...

    時間:11-24
  • 服務消費領銜“新消費” 供給側改革劍指供需矛盾

      在投資和出口動力不足的情況下,“第三駕馬車”總會受到關注。只是稍稍不同于以往,在當前中國經(jīng)濟面臨下行壓力的大背景下,這次躍入輿論視線的熱詞是“新消費”。   11月23日,國務院發(fā)...

    時間:11-24
  • 10公司重啟IPO火速詢價 準新股遭遇業(yè)績滑鐵盧

      10家IPO公司最新更新的招股意向書顯示,今年以來,絕大多數(shù)公司業(yè)績均出現(xiàn)滑坡。僅邦寶益智和中科創(chuàng)達兩家公司業(yè)績錄得正增長。今年前三季,邦寶益智實現(xiàn)凈利潤5041.200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27%。在業(yè)績增速...

    時間:11-24
  • 上市公司鐘情保險牌照 10個月已26家發(fā)布公告

      這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資本的趨之若鶩,與截至目前,監(jiān)管機構仍“冰封”著壽險牌照,形成對比。   其中不乏對中、小、新保險公司未來發(fā)展模式不確定性的擔憂,高現(xiàn)價產(chǎn)...

    時間:11-24
  • 險資急尋資產(chǎn)荒解藥 投資天平或向權益傾斜

      ⊙記者黃蕾○編輯楓林   低利率趨勢下,資管市場“資產(chǎn)配置荒”的憂慮漸抬頭。這同時也困擾著坐擁萬億可投資資產(chǎn)的保險行業(yè)。面對源源不斷流入的保費收入,以及持續(xù)增加的到期再投資資產(chǎn),如何為這...

    時間:11-24
  • 美股三季報步入尾聲 電信生物科技股最吸金

      ⊙記者王宙潔○編輯谷子   面對動蕩的外部環(huán)境,一些企業(yè)的疲態(tài)寫在了業(yè)績報告中,一些企業(yè)則依舊對未來憧憬滿滿。截至上周末,標普500指數(shù)所覆蓋的成分股中已經(jīng)有479家企業(yè)公布了最近一個財季的業(yè)績。其中有...

    時間:11-24
免責聲明:本網(wǎng)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wǎng)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wǎng)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wǎng)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