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了復合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干部培訓工作,近三年,在“三大基地”安排主體班次掛職鍛煉培訓25期,赴鎮(zhèn)掛職鍛煉開展2期,共計培訓干部1135人。其中,工業(yè)經濟管理人才培訓基地創(chuàng)辦以來,已舉辦主體班次培訓班8期,累計培訓干部500余人,其中黨政領導干部80人,民營企業(yè)主100人,工業(yè)經濟管理人才200人。先后組織9批(次)300名干部在培訓基地進行理論培訓后,組團赴蘇浙地區(qū)開展“三化建設”考察活動。
二是開展流動黨校送學,各類人才縣級培訓全覆蓋
2011年以來,洛南縣委組織部精心組織、扎實開展“流動黨校”送學進農村、進社區(qū)、進機關、進企業(yè)、進產業(yè)基地、進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六進”活動,每年集中組織開展兩期,實現農村、企業(yè)等生產一線各類管理、技術、營銷專門人才縣級培訓全覆蓋。
“流動黨校”的師資,以縣委組織部、宣傳部和縣委黨校的理論骨干和講師為主體,聘請政法、農業(yè)、經貿、旅游、城建等相關部門業(yè)務骨干為兼職教師,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師資隊伍。堅持“干啥學啥、缺啥補啥”的原則,采取“分層實施、分類培訓、按需施教、上門送學”的辦法,直接到基層單位和生產一線組織開展集中培訓。采取“菜單式”教學模式,每年在啟動“流動黨校”送學培訓前,縣委組織部都通過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全面了解縣鎮(zhèn)村各級干部的培訓需求,以黨員、干部需求“擬菜單”,讓鎮(zhèn)(辦)和縣直部門“點菜單”,“流動黨校”按照基層干部的“口味”設計和打磨特色課程,體現時代特征和實踐特色的“風味”,開展教學活動。
近三年來,“流動黨校”常態(tài)化送學,先后組織了360余場次的主體班次輪訓培訓,培訓黨員、干部和各類人才15萬人次,匯編印發(fā)《“流動黨校”送學培訓資料》6期、3000余冊。“流動黨校”培訓模式,既接地氣,又務實管用,既解決了工學矛盾,又降低了培訓成本,增強了培訓實效,深受基層干部群眾歡迎。
三是突出“四大體系”建設,構建教育培訓長效機制
推進教育培訓工作和人才資源開發(fā)常態(tài)長效,網絡是平臺,師資是關鍵,基地是依托,制度是保障。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洛南縣逐步建立健全了以“五位一體”培訓模式和“流動黨校送學”為主要舉措,以“四大體系”建設為基本內容的干部教育、人才培訓長效機制。
建立了組織人事部門牽頭抓總,縣委宣傳部、縣委黨校(行政學院)等縣直部門和各鎮(zhèn)(辦)配合實施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干部教育培訓師資調配、組織實施和管理考評體系;縣委、縣政府建立了“三大人才培訓基地”和兩個干部德政、廉政教育培訓基地,主體培訓班次包括縣直經濟管理部門業(yè)務骨干培訓班,新任科級領導干部能力提升班,優(yōu)秀副科級干部掛職鍛煉班,企業(yè)家隊伍短訓班,企業(yè)生產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資產管理、資本經營和企業(yè)策劃短訓班次,采取“五位一體”模式組織教學活動。健全了各類專業(yè)人才和干部培訓經費保障、定期外出考察、學員管理、培訓基地管理等制度。各鎮(zhèn)(辦)創(chuàng)辦了涉及工業(yè)、農業(yè)、商貿等產業(yè)發(fā)展,城建、旅游發(fā)展項目和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不同領域的生產一線干部和人才培訓基地,也都統(tǒng)一配備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滿足不同層次干部(人才)培訓需求;采取“外聘內請”相結合的方式,選定100名黨的建設、經濟社會發(fā)展各領域的專家、學者、理論骨干和優(yōu)秀領導干部,專兼職教師,每年給他們分配調研和教學任務。在“洛南黨建網”開設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欄目,建立遠程教育信息網,開設網上課堂和在線教學,加強干部培訓信息平臺建設。推行干部教育培訓學時學分管理辦法,分類建立干部教育培訓檔案,把干部培訓情況作為提拔任用的主要依據,從而實現了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經?;⒁?guī)范化、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