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日內瓦9月16日電(記者王露)9月16日是《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締結40周年暨2025年國際保護臭氧層日,世界氣象組織當天發(fā)布《世界氣象組織臭氧公報》指出,2024年觀測到的臭氧消耗水平較低,地球的保護性臭氧層正在恢復,并有望在未來幾十年內持續(xù)恢復。
《臭氧公報》說,2024年,南極臭氧空洞深度低于1990-2020年的平均水平,面積也小于2020-2023年間的水平。其中部分原因在于自然發(fā)生的大氣因素導致的逐年波動。然而,長期的積極趨勢反映了國際社會一致行動的成功。
《維也納公約》承認平流層臭氧耗竭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并為動員臭氧研究、系統(tǒng)觀測和科學評估方面的國際合作提供了框架。
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的致辭中表示,40年前,各國在科學指導、團結行動下,攜手邁出了保護臭氧層的第一步?!毒S也納公約》及其《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已成為多邊(行動)成功的里程碑。今天,臭氧層正在愈合。這一成就說明,當各國關注科學的警告時,保護臭氧層方面的進步是可能實現(xiàn)的。
公報指出,迄今為止,《蒙特利爾議定書》已使超過99%的受限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生產(chǎn)和消費被淘汰,這些物質曾用于空調、消防泡沫、發(fā)膠等。因此,臭氧層有望在本世紀中葉恢復到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從而顯著降低因過度紫外線照射而導致的皮膚癌、白內障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損害的風險。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塞萊絲特·紹洛表示,今年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的主題是“從科學走向全球行動”,這呼應了世界氣象組織成立75周年的口號“科學促行動”。世界氣象組織對臭氧層的科學研究可追溯到幾十年前。它建立在信任、國際合作和對自由數(shù)據(jù)交換的承諾之上——這些都是達成世界上最成功環(huán)境協(xié)議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