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戴鑫
大象不僅能快跑,還能起舞。美國電話與寬帶服務提供商Windstream日前宣布,將公司分為網絡資產和業(yè)務運營兩部分,剝離光纖、銅線、管網和房地產等網絡資產,打包成為“房地產投資基金(REIT)”公開上市;保留業(yè)務運營部分,向REIT長期獨家租用網絡。消息一出,美國所有的電信股都聞聲上揚,因為市場預期其他的電信運營商可能會采取同樣的模式,這種模式有可能改變行業(yè)。如此反應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全球經濟形勢低迷,消費環(huán)境和投資環(huán)境不利的當下,市場渴望“新模式”的出現(xiàn)。
隨著制度環(huán)境和技術環(huán)境的變化,全球電信運營商如何褪繭蝶變已成時代性重大課題。而其中的根本性要求,是運營商必須重構商業(yè)運營模式。如此來看,Windstream“美國版”網業(yè)分離的標桿作用明顯。但對于國內運營商而言,卻難免“南橘北枳”之嘆。
美運營商宣布剝離網絡資產
Windstream正式飲下“頭啖湯”。據《人民郵電報》報道,該項計劃已獲得Windstream董事會通過并已獲得美國國內稅務署(IRS)的批準, Windstream成為美國第一個分割業(yè)務運營和網絡資產,實施網運分離并獲得稅務監(jiān)管機構同意將網絡資產轉為REIT的案例。據悉,除Windstream外,今后新成立的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也可為其他希望通過租賃銅纜和光纖網絡降低債務的網絡提供商提供服務,或參與并購。
現(xiàn)Windstream首席執(zhí)行官Jeff Gardner表示,分拆可使電信運營公司在市場上競爭中變得更加靈活。換而言之,分拆可使Windstream向IP快速過渡,使其成為更有競爭力的玩家。
變革力量,輿論叫好。國內科技網站在報道Windstream這一“改革”時稱,“這是電信運營商在商業(yè)模式上的一次創(chuàng)舉”。REIT目前僅有25名員工,且不欠任何企業(yè)稅務,這意味著股東將獲得大筆分紅。Jeff Gardner表示,除稅務因素外,分拆還可保護股息,再投資網絡。對此,Verizon的回應是“未來將考慮所有的可能性”, CenturyLink亦表示考慮類似舉動,但目前還未做出任何決定。AT&T與Frontier則拒絕評論,不置可否。
“美版”網業(yè)分離只關盈利
2014年過半,全球經濟依然處在艱難復蘇階段,投資支出依然低迷。短期來看,Windstream網絡資產新增了一次35億美元的融資,投資能力增強;業(yè)務資產則降低了32億美元的負債,財務靈活度也增強了,“REIT轉換”一次性地增強了“Windstream+REIT”的投資能力??梢灶A見,其后期盈利能力也將隨之提升。
而說到運營商凜冬,不得不說OTT。如今的OTT讓運營商嗅到了“狼群”的氣味。單看國內,僅微信的發(fā)展壯大就已給傳統(tǒng)電信行業(yè)施加了莫大的壓力。放眼全球,傳統(tǒng)運營商依舊如大象般踽踽而行,面對單兵突進的互聯(lián)網、OTT,想要在市場上分一杯羹,轉變固有運營模式,進而自我切割、輕裝上陣已是必然。
還必須看到,各國內部的競爭也十分激烈。比如英國,在寬帶業(yè)務方面,英國電信就需面對數(shù)百個競爭對手。再如美國,有線電視服務商在寬帶領域已經足以同電信企業(yè)抗衡,甚至有超越之勢。競爭的白熱化,極大地壓縮了市場空間。
總而言之,“改革”絕非空穴來風。資深電信業(yè)專家馬毅華評論稱,“REIT轉換”看似影響運營靈活性,實際是從機制上保證了“收入-業(yè)務費用-網絡費用-網絡投資”互相對應的財務約束,大幅降低了成本失控的風險。而這正是近年來歐美運營商的轉型思路——收入與費用對應,同時嚴控投資,在保持盈利能力的基礎上尋找新的收入增長點。
南橘北枳“樣本”或難復制
既然“美版”網業(yè)分離(或者說REIT轉換)好處諸多,那么這是否意味著“網業(yè)分離”將引領全球電信業(yè)發(fā)展新潮流呢?答案是否定的。此處需先明確一個“概念”,再看一組數(shù)據:首先,相對傳統(tǒng)公司,REIT被強制性大筆分紅收益而不能留存,但可獲得分紅部分免交公司所得稅的稅務優(yōu)惠;其次,截至今年3月底,Windstream僅擁有330萬用戶,其中包括170萬固話用戶和120萬寬帶用戶。
因此Windstream 借“REIT轉換”實現(xiàn)的“美版”網業(yè)分離,首要好處是避稅——盡管其首席執(zhí)行官試圖弱化這一特性。不過現(xiàn)實是,這種避稅并非在所有國家都有條件實施,即便在有條件實行的國家,這樣的操作大多只見于小規(guī)模有線運營商,全行業(yè)避稅則有成為政治問題并遭遇監(jiān)管障礙之虞。弄清這一邏輯,理解Verizon與AT&T的表態(tài)或許就不算太難。
即便拋開監(jiān)管風險,Windstream經驗似乎也稱不上“香餑餑”。金融分析師認為,由于交易將更為復雜,AT&T和Verizon等大型電信運營商不太可能在短期內比照實施。投資銀行麥格理資本的分析師Kevin Smithen則認為,如果AT&T和Verizon分別將U-Verse和FiOS基礎設施分拆出去,有線電視運營商將有機會乘虛而入。
回看國內,同樣需要“三思而后喜”。從業(yè)界到媒體評論,之所以一再強調“美版”網業(yè)分離,根本原因還在于“國情”差異。當前中國語境下的 “網業(yè)分離”,重點是將各個運營商網絡分離之后再度合并。而在美國,倘若幾大鐵塔公司或運營商動議“合并網絡”,其結果顯而易見——觸及反壟斷“紅線”。
任何模式的出現(xiàn)及復制,都需要自身實際的檢驗。然而,在制度和技術環(huán)境深刻變化的當下,Windstream畢竟嘗試了一種新的商業(yè)模式,對于全球運營商而言,或許仍不失借鑒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