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開學一周,南昌大學的一項“革新”遭遇重挫,學校辭退保潔員,推行學生“自主保潔”。但顯然,學生一無意愿二無準備,不少宿舍垃圾成堆,惡臭撲鼻;一些學生聯(lián)名上書校長,反對“改革”。
名為自主,卻不由自主,校方與學生矛盾爆發(fā)根源在此。事實上,今年3月起,南昌大學就在7個學院推行學生宿舍自主保潔試點,此次“事變”,緣于全校推廣??雌饋恚圏c尚未成功,推廣仍需努力。
毋庸置疑,“自主保潔”有革新的一面,但改革涉及的當事雙方即學校與學生協(xié)商不足,程序不正義飽受質疑;而“自主保潔”的改革動機也未能服眾。校方否認“為了省錢”,聲稱是為了對學生進行崇尚勞動、自我服務的養(yǎng)成教育。這類“全是為你好”的家長意志,在我們的教育領域各處可見,蒙蒙小孩可以,拿來對付大學生卻難。
凡涉及權利與義務邊界不明、契約與道德情理不分的話題,總能引發(fā)輿論震蕩。針對南昌大學的“革新”,網(wǎng)絡意見分為兩派:一方拿契約說事,《南昌大學學生公寓管理辦法》明文規(guī)定,學生宿舍的“物業(yè)管理服務工作由(學校)后勤部門負責”。校方在未征得學生授權的情況下不再提供宿舍公共區(qū)域的保潔服務,確有民事違約之嫌。另一方則以德育出發(fā),“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言以蔽之,批評大學生嬌驕二氣。
此事件中別有意味的是,被辭退的保潔員,那沉默的一部分人,會怎么看這場“非他們不可”的論爭?
大學生們深感委屈的理由是,我們是來學習的,不是來掏糞的。學生自稱對“自主保潔”并非全面反對,最不能接受的是“掏糞”。那么誰又該掏糞呢?自然非保潔員莫屬。問題是,保潔是不是就意味著必須掏糞?干脆點說,大學里為什么需要“掏糞”?
廁所在人類文明史的演進上角色非同一般?,F(xiàn)代水沖式廁所和抽水馬桶的發(fā)明應用,就是人類與自身排泄物奮戰(zhàn)經(jīng)年的成果。別說他人,連自己的便便,人都會厭而遠之,如廁不沖糞便、乃至堆積到需要疏掏的地步,那就是人神共憤的事了。南昌大學“掏糞”為什么會成為問題,據(jù)報道,主要原因是學生宿舍公廁經(jīng)常停水或水壓不足,也跟部分學生的不文明習慣有關。
說到底,公共設施的供應不足,公共設施使用人的公德不足,是大學“保潔”淪為“掏糞”的根源。事實是,人們在家里從不需要掏糞,垃圾也會自覺裝袋扔進樓下垃圾桶里,但從南昌大學宿舍垃圾成堆的圖片看,大學生們很難將責任完全推到學校那邊。
其實這類公共區(qū)域衛(wèi)生狀況惡劣的公地悲劇,在當下實不少見,比如一些城市公廁,人群匆匆聚集再散去,很少有人會設身處地想到,留給保潔工人的是怎樣的殘局。保潔工領一份薄薪,卻承受著本可避免的過度勞動。現(xiàn)代中國,要他們再做時傳祥式的勞模,既不人道,更談不上文明。(徐瓊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