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 (記者 查志遠)一趟公交車駛過城市街頭,它不僅承載著乘客,更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民生哲學與創(chuàng)新智慧。
每天清晨,當城市還未完全蘇醒,濟南的公交司機已經開始一天的工作。他們清潔車廂、檢查車況,準備發(fā)出第一班車。這座城市的溫度,正是從這些最早醒來的人開始,通過密密麻麻的公交線網,傳遞到每個角落。
作為省會城市,近年來,濟南堅持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山東示范區(qū)為主線,加大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城市綜合交通網絡更加完善。2025年上半年濟南主城區(qū)交通擁堵指數較2024年下半年下降2.3%。
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務滿意度,不僅考驗著一座城市精細化管理程度,更是城市溫度的體現。濟南公交憑借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創(chuàng)新舉措,不僅實現穩(wěn)健運營,還找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路徑。
交通運輸部供圖。如,“公交+文旅”。
為了讓游客更加方便、舒適地游覽泉城,濟南公交不斷探索公交與文旅的深度融合。通過優(yōu)化線路、創(chuàng)新服務等方式,推出了多條景區(qū)直通車和特色文旅線路,如“五一”假期開通的15條旅游景區(qū)直通車,以及“天下第一泉古城游覽車”“游777路雙層巴士”“游770路復古鐺鐺車”等特色線路,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為游客提供一站式直達的便捷服務,讓游客在享受便捷交通的同時,感受泉城的歷史文化。
剛剛過去的暑假假期,李先生一家來濟南游玩,濟南的美景和美食讓他們流連忘返。特別是李先生在游覽泉城時,乘坐了濟南公交推出的“天下第一泉古城游覽車”,讓他感嘆:“公交+文旅的融合,讓我的泉城之旅舒適又便捷?!?/p>
據了解,目前,濟南已經形成“公交+多樣出行”模式,積極承攬市區(qū)班包車業(yè)務,大力發(fā)展近郊游專線,投入觀光車等特色車輛,交旅融合業(yè)務實現年收入1.5億元。開展“公交+餐飲”生活服務,成立了10家餐飲門店及2家超市,經營崮云泉飲用水品牌。
除了公交,在地鐵修建中,也體現了濟南對城市歷史文化保護的溫度。
作為中國地鐵修建難度最大的城市之一,濟南的地下?lián)碛卸嗵幦舾袇^(qū),如何在泉水保護與地鐵修建之間保持平衡,一直考驗著這座城市的決策者。
目前,濟南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為96.7公里,2024年軌道交通客運量1.16億人次、同比增長20.64%。
2025年是濟南地鐵收獲年,軌道交通二期項目“六劍齊發(fā)”,年底4號線、8號線、高新云巴、6號線東段通車運營,軌道營運里程有望增至248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在修地鐵過程中,濟南始終將保泉護泉作為首要前提,在地鐵建設中創(chuàng)新形成“繞、避、升、抬、勘、灌、測、疏、警、診、養(yǎng)、評”十二字泉水保護策略,聯(lián)合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山東大學共同成立濟南泉脈保護技術研究中心,構建貫穿軌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保泉技術體系,為泉水保護提供智力支撐。
而如何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兼顧功能性與人文關懷,實現便民出行與城市文脈傳承的有機統(tǒng)一,正是濟南在地鐵建設過程中以實踐給出的深刻答案。
在這一點上,濟南無疑是做出了積極的嘗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