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方城縣廣陽鎮(zhèn)佟莊村是一個不足600戶的村莊,新中國成立以來該村走出了300余名教師,幾乎每兩戶中就有一名教師,成為遠近聞名的“教師村”。
“尊師重教是佟莊村的傳統(tǒng)風氣,這也使佟莊村成為孕育人民教師的沃土。”9月13日,方城縣廣陽鎮(zhèn)中心校校長燕春義說,在佟莊村的許多家庭,夫妻二人或一家兩代、三代人都從事教育工作的并不鮮見。
年逾80歲的村民張廷來就在一個教育世家,全家三代出了10位教師?,F(xiàn)已退休的張廷來曾是廣陽鎮(zhèn)第一小學的教師,教了41年的書。
據(jù)張廷來介紹,他年輕時村子里出個老師很不容易,而現(xiàn)在他的兒子、兒媳、孫子、孫媳等都當上了人民教師。提到自己一家人,張廷來打趣地說,現(xiàn)在家里有大學、中學、小學和幼兒園等各學段的老師,簡直可以開一所“家庭學校”了。
佟莊村重視教育有著光榮的歷史。早在清朝道光年間,村里開始興辦私塾,相繼出了舉人、秀才等近30名。從那以后,村里的家長們就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讀書的風氣漸漸好了起來。
解放后,該村歷次興建校舍,村民們都慷慨解囊,村里最好的房子一直都是學校。上世紀60年代村里曾建造土木結(jié)構校舍一座,80年代改成磚木結(jié)構,本世紀初又改建為磚混結(jié)構。
近年來,佟莊村在各級黨委政府支持下,先后投資157萬元建成一座磚混防震結(jié)構的新教學樓,內(nèi)設多功能教室、電腦室等,成為全縣“示范學校”。村里每年都要獎勵先進教師,雖然獎品微不足道,但表彰會卻十分隆重,因為在佟莊村人眼中,優(yōu)秀教師的稱號比什么都榮耀。
在佟莊村,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教師成了最吃香的職業(yè)。孩子考上大學,尤其是考上師范院校,是一件很光彩的事。該村黨支部書記張延松介紹說,這些年經(jīng)濟發(fā)展了,村民們也更加重視教育,即使不蓋房子,吃穿差點,也要供孩子上學。一個家庭中,兄弟姐妹中間,互幫互學,都爭著考大學,現(xiàn)在村里考上大專以上的學生已有600多人。
老一輩人崇尚教育,以當教師為榮的風氣,也深深地感染著佟莊村學業(yè)有成的后生們。新中國成立以來,有300多人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除在全縣近40所中小學及幼兒園任教外,佟莊村籍教師還在浙江、上海等地任教,甚至去美國、比利時等國傳道授業(yè)。
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落,為何能出這么多教師?在該村村小任數(shù)學老師的李小飛解釋說,主要是與黨和政府尊師重教,以及村中倡導讀書的濃厚氛圍分不開。解放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nóng)村教育事業(yè),村民也非常注重年輕一代的教育培養(yǎng),從而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風氣,村中涌現(xiàn)出了不少教師家庭。
“你要好好讀書,將來也當個‘先生’!”李小飛說,這是村民們教育自家孩子時最常說的話。接下來,他打算也把自己的孩子朝這個目標培養(yǎng),把家中的這支“教師接力棒”永遠傳下去。記者 潘志賢 通訊員 董振萬 沈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