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戰(zhàn)略部署。習近平同志在全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為我們加強法治建設指明前進方向、注入強大動力。當前,廣東正處于發(fā)展關鍵時期,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繁重,全面加強法治建設更加重要和緊迫。市場化程度高是廣東的一個重要優(yōu)勢。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市場環(huán)境優(yōu)劣關鍵體現(xiàn)在法治水平上。加強法治建設,既是現(xiàn)階段廣東發(fā)展的內在需要,也是未來廣東增創(chuàng)發(fā)展新優(yōu)勢的迫切要求。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全面貫徹習近平同志重要講話,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上來,以“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加快建設法治廣東”為總目標總抓手,扎扎實實把中央確定的依法治國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努力開創(chuàng)法治廣東建設新局面。
健全黨領導法治建設的制度和機制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這是習近平同志反復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指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政治方向。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廣東地處改革開放和對敵斗爭兩個前沿,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黨的領導等法治建設的根本問題上,任何時候都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我們要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厲行法治,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加快建設法治廣東全過程,不斷提高黨領導法治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黨委必須按照中央提出的關于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的“三統(tǒng)一”“四善于”要求,加強對本地區(qū)法治建設的統(tǒng)一領導、統(tǒng)一部署和統(tǒng)籌協(xié)調,尤其是對法治建設重大問題要定期研究、及時決策、協(xié)調推進、督促落實,把黨領導立法、保證執(zhí)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落到實處。完善黨委對立法重大問題的決策機制,在黨委領導下建立權責統(tǒng)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工作體制,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帶頭運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維護穩(wěn)定。
領導干部必須樹立法治思維、提高依法辦事能力。領導干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想問題、作決策、抓落實,養(yǎng)成依法決策、依法辦事的好習慣。深刻認識黨內法規(guī)制度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jù),提高黨內法規(guī)制度的執(zhí)行力,使黨內規(guī)矩成為黨員行為的“剛性約束”,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堅持依法治吏、從嚴治吏,決不允許有法外黨員、法外干部。不管什么人,只要違反法律,都必須依法追究其責任。
充分發(fā)揮人大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習近平同志強調,推進科學立法,關鍵是完善立法體制,“要優(yōu)化立法職權配置,發(fā)揮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边@一重要要求,為我們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指明了方向。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在加強和改進地方立法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積累了一些有益經驗。新形勢下,我們要把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進一步發(fā)揮好,健全地方性法規(guī),提高地方立法質量,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發(fā)揮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主導作用,必須建立健全立法工作機制。要在黨的領導下,切實做到人大在立法選題立項、草案起草、審議表決等立法全過程發(fā)揮主導作用,防止部門利益法律化。對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的重要法規(guī)草案,由人大相關專門委員會、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組織起草;對專業(yè)性較強的法規(guī)草案,繼續(xù)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健全向下級人大征詢立法意見機制,建立基層立法聯(lián)系點制度,推進立法精細化。擴大公眾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廣泛聽取社會公眾意見。
發(fā)揮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主導作用,一個現(xiàn)實而緊迫的課題是著力加強人大立法能力建設。目前,廣東的廣州、深圳、珠海、汕頭等市已享有較大的市立法權或經濟特區(qū)立法權。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部署,其他設區(qū)的市也將逐步享有地方立法權。這既為各地加強地方立法創(chuàng)造了更大空間,也對各市立法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傮w來看,目前廣東各級人大立法人才數(shù)量和立法經驗、能力等方面還不能滿足立法工作的實際需要。要建立健全人大相關機構,配強立法工作力量,加快培養(yǎng)能適應新形勢要求的高素質立法人才隊伍;制定地方立法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劃,對立法工作人員特別是重要崗位工作人員做到提前規(guī)劃、及時引進、重點培養(yǎng),切實增強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能力。
以依法行政和嚴格執(zhí)法為重點加強法治政府建設
習近平同志指出,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國,關鍵在于黨能不能堅持依法執(zhí)政,各級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我們要抓住建設法治政府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結合實際找準工作著力點,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zhí)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建設法治政府,首先要求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職能。各級政府部門都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這個依法行政的根本要求,結合行政審批等改革,積極推進機構、職能、權限、責任法定化。近年來,廣東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去年省政府公布46個省直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權責清單,積極推進政府權責法定化、規(guī)范化,促進政府職能轉變。下一步,我們將加快制定和公布省以下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權責清單,深入推進這項工作。與此同時,要完善行政決策機制,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的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落實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tài)、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zhí)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讓人民群眾及時了解政情、有效監(jiān)督政府;突出公開重點,把財政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yè)建設等作為公開的重點領域,努力促進政務公開取得實效。
建設法治政府,還要切實做到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行政機關是執(zhí)法主體,執(zhí)法是行政機關履行政府職能、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主要方式。經過多年努力,廣東在規(guī)范行政執(zhí)法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執(zhí)法不公等問題仍然存在,必須切實加以解決。要深化行政執(zhí)法體制改革,推進重點領域綜合執(zhí)法,嚴格執(zhí)法資格,完善執(zhí)法程序,特別是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消除“同案不同罰,同事不同辦”“以罰代管”等現(xiàn)象;強化責任追究,堅決依法懲處行政執(zhí)法中的不作為、亂作為及失職瀆職行為,切實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維護好公正司法這個法治生命線
習近平同志強調,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一重要論述,充分表明了我們黨維護司法公正的堅定立場,也對司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維護公正司法,必須健全保證公正司法的體制機制。制度是管根本、管長遠的。我們要以優(yōu)化司法職權配置為重點,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用制度約束權力。建立和落實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行政機關要帶頭執(zhí)行法院生效裁判,切實維護司法權威。司法機關要堅決排除行政干預、輿論壓力、說情疏通、當事人鬧訪等各種干擾,公正地辦好每一個案件。廣東是中央確定的全國首批7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省份之一,一定要積極推進完善司法責任制、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健全司法人員職業(yè)保障制度、推動全省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tǒng)一管理等改革試點工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
維護公正司法,必須切實解決當前司法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司法領域的問題和腐敗現(xiàn)象,嚴重影響司法公正與廉潔,人民群眾深惡痛絕。要以“零容忍”的態(tài)度清除司法腐敗,堅決遏制司法人員作風不正、辦案不廉,辦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吃了原告吃被告”等腐敗現(xiàn)象。依法規(guī)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的接觸和交往,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堅決破除各種潛規(guī)則,確保司法隊伍風清氣正。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暢通群眾依法有序參與司法的渠道。堅持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大力構建陽光司法機制,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警務公開、獄務公開,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
在全社會樹立法律權威
習近平同志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需要全社會法治觀念增強,在全社會樹立法律權威。我們清醒地看到,當前廣東社會民眾整體法治意識與建設法治社會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一些社會成員法治觀念淡薄,存在“信權”“信訪”卻“不信法”現(xiàn)象。必須高度重視這個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全民自覺守法、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促進形成良好社會秩序。
在全社會樹立法律權威,必須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把普法和守法作為一項長期的基礎工作抓實抓好,讓全社會了解法律、遵守法律、信仰法律。堅持不懈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提高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擴大普法覆蓋面,推動實現(xiàn)全民知法、懂法。高度重視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不斷增強青少年的法治意識。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法治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人文環(huán)境。
在全社會樹立法律權威,必須大力推進各領域各行業(yè)依法治理。堅持系統(tǒng)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多管齊下,從多層次多領域推進依法治理,不斷提高治理水平。抓住基層這個社會治理的重點和難點,推動依法治理重心下移。鄉(xiāng)鎮(zhèn)、街道和村、社區(qū)要自覺按照法律法規(guī)完善基層組織建設,學會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建立健全各項辦事制度,提高依法服務和管理水平,推動基層社會治理法治化。近年來,廣東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維護群眾權益和化解社會矛盾,實踐效果是好的。要堅持和完善這些做法,做到無論處理什么問題都堅持依法辦事,無論出現(xiàn)什么情況都守住法律底線。以實施《廣東省信訪條例》為契機,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更好地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加快構建全覆蓋的法律援助工作體系,強化法律服務工作,實施法治惠民工程。
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加快建設法治廣東,是依法治國方略在廣東的具體實踐,是一個宏偉奮斗目標。法治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長遠的。真正使法治落地生根,成為人們的行為自覺,成為社會的價值風尚,必須用長勁、實勁、韌勁,決不能喊口號、練虛功、擺花架子。我們一定要把抓落實放到極其重要的位置,像抓項目落地一樣抓法治工作落實,一件一件地抓,一年一年地抓,確保抓出實實在在的成效。2015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加快建設法治廣東的開局之年。我們一定要結合實際,細化措施、狠抓落實,努力邁好全面推進依法治省第一步,不斷開創(chuàng)法治廣東建設新局面。
?。ê喝A 作者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