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985、211等高校學生的“有形”競爭和對二三本院校的“無形”歧視,想找一個實習崗位“難”,想找一個專業(yè)對口的實習崗位更是“難上加難”
□想想真覺得害怕,連實習都會給我們豎起一道門檻,以后如何咸魚翻生
□他們口口聲聲說著高考要改革,不能一考定終身,但現(xiàn)實中人們還是在用高考成績當標桿
今年寒假,張涵終于有了一份“像樣兒”的實習工作。
對于這個來自河北一所二本院校的大四學生來說,畢業(yè)實習能進入北京一家中型企業(yè)做行政助理著實不易。此前的假期,她曾兩次來到北京尋找實習機會,可結(jié)果都難以接受——沒有一家“正規(guī)單位”拋出橄欖枝。就連這次畢業(yè)實習,還是姐姐的朋友托關系“走了后門”的。
相比之下,姐姐的經(jīng)歷令她羨慕不已。張涵的姐姐畢業(yè)于北京一所211高校,大學期間曾在兩家市級媒體和1家知名的公關公司實習過。而姐姐大學同學的實習經(jīng)歷更是“高大上”——中央級媒體、國家部委直屬單位、全球十大公關公司……在張涵眼里,這些單位都是遙不可及的。
“為什么找不到一個‘正規(guī)’的單位實習?”無數(shù)次投簡歷和面試的經(jīng)歷告訴張涵,“我們的‘娘?!唤o力?!?/p>
求職就業(yè)遇到“院校歧視”、考重點大學研究生“翻身”的通道越來越窄……這些早已被師兄師姐掛在嘴邊、屬于二三本高校學生的“痛”她早已心知肚明??勺屗馔獾氖牵缃?,就連找個“像樣兒”的實習崗位也會撞上這堵“歧視墻”,更別提像姐姐一樣,找一個與專業(yè)對口的實習工作。
實習難,找個“對口”的實習難上加難
在每一次投簡歷、面試的過程中,張涵都會被問到一個像是用人單位“串通好的”問題:“你學校是二本吧?”甚至有面試官脫口而出:“你這什么學校???”“這學校在哪里,怎么沒聽說過?”……
接下來的問答可想而知。稍有耐心的,再多問個諸如“以前都在哪兒實習”之類的問題敷衍一下,而沒耐心的直接一句“知道了,謝謝你”,便把簡歷放到一旁。可結(jié)果都是一樣:沒有回復的“等待”。
張涵很郁悶:從上大學第一天起,老師就不斷強調(diào)“實踐很重要”,不能局限于課堂知識。輔導員告訴她,既然學歷起點比不上重點高校學生,就一定要多實習多實踐,“特別是去大城市、大公司開眼界、練實操”,不然,“就只能宅在自習室學習,爭取考到985、211大學讀研究生?!?/p>
可當“張涵們”鼓起勇氣往外闖時,才發(fā)現(xiàn)那堵“歧視墻”無形又堅硬地立在眼前,“想要通過實習打翻身仗,哪那么容易?”
更讓張涵感到無力的,是一些大企業(yè)、大單位甚至在實習生招聘要求里都會明確提到“限211、985高校學生”“限一本統(tǒng)招應屆畢業(yè)生”……
王寒來自武漢一所二本高校,和張涵一樣,他發(fā)現(xiàn),想找一個專業(yè)對口的實習崗位幾乎不可能。今年寒假,他所在的班級里,沒有一個同學找到了“與專業(yè)對口”的實習單位,“有一個男生去了工廠剝橘子,還有女生進了達利園干包裝工”。
在他看來,自己所學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是個“尷尬的工科專業(yè)”,“甚至在武漢都不知道會有哪些公司需要我們”。此前,他也曾去過工廠實習,被要求在流水線上“手擰螺絲”,“要知道現(xiàn)在早就電子化了,這種工作簡直是折磨我們”。學歷、專業(yè)帶來的挫敗感一直困擾著他,“一頭扎進社會才發(fā)現(xiàn)自己毫無出路,只能繼續(xù)往上讀”。
就讀于湖北一所二本大學的王怡是翻譯專業(yè)的大二學生,她的大多數(shù)同學能找到的“實習”無非是在培訓機構(gòu)當老師。而同樣的專業(yè),換到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一流大學里,國家級會議、大型活動等同聲傳譯的實習機會常常主動“找上門”,而這些,王怡“想都不敢想”。
用她的話來說,一個因高考失利而身處二本或三本院校的學生,經(jīng)過無數(shù)拒絕與刁難才有機會獲得一個中小型企業(yè)的實習機會。而一個身處985或211高校的學生,連校門都不用出,就可以輕易拿到大型國有企業(yè)或者世界500強的實習機會。
在她眼里,在當今社會,面對985、211等高校學生的“有形”競爭和對二三本院校的“無形”歧視,想找一個實習崗位“難”,想找一個專業(yè)對口的實習崗位更是“難上加難”。
實習成了打工兼職,賣苦力能“長知識”嗎
兩次假期來到北京,張涵都沒有找到與其所學的管理專業(yè)相關的實習崗位。四處海投簡歷的她,找到的幾乎都是銷售、導購等兼職工作。
無奈之下,她只好選擇了一個工資相對較高、工作較為體面的“兼職”——在一家快餐店點餐收銀。
“許多二三本學校學生的實習其實就是兼職,在肯德基麥當勞收銀、上街發(fā)傳單……如果學校在二三線城市,就更沒資源了,幾乎都是做家教,也只有家教可以做?!睆埡行┮苫螅凹媛殹焙汀皩嵙暋蹦芤粯訂??
徐昕告訴記者,他所在的貴州一所三本大學里,許多學生的“專業(yè)實習”與專業(yè)本身毫不相干,甚至從未有過“專業(yè)實習”。以他所在的財務管理專業(yè)為例,全班約40個人,在學校要求的大四畢業(yè)實習中,幾乎所有人都是“托關系”找人蓋章。而大學期間學生們的“實踐”經(jīng)歷也幾乎都是“兼職”,“找不到專業(yè)相關的工作,不如兼職打工,還可以賺一些‘零花錢’?!?/p>
身邊的朋友,有的會去咖啡館當服務生,有的去商場超市收銀,還有的甚至去街上發(fā)傳單……當徐昕通過父親關系找到一家商業(yè)銀行去實習時,室友還嘲笑他:“何必呢?還不是給別人打雜,真的讓你‘坐柜’(當銀行柜員)嗎?”甚至開玩笑稱,“其實,在超市收銀不也和‘財務管理’專業(yè)對口嗎?”
北京一家中央媒體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篩選簡歷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不少“非名校”學生的簡歷中,實習經(jīng)歷一欄幾乎沒有“專業(yè)”實習,取而代之的是廣告公司銷售、培訓機構(gòu)助教等,甚至有同學把獻血也寫進去?!拔液髞硪粏柌胖?,其實廣告公司銷售就是發(fā)傳單、培訓機構(gòu)助教就是當家教……”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輔導員張帆也發(fā)現(xiàn),專業(yè)對口的實習崗位確實很難找。不少同學最后會選擇在自己平時兼職和打工的地方實習,“起碼占到50%”。
前不久,王怡還在網(wǎng)上看到一則新聞,某三本學校要求全校2000余名學生前往一家企業(yè)工廠進行兩個月“實習”。而所謂“實習”,“說白了就是假期工”。在她看來,“或許我們無法到大城市的高平臺去鍛煉,但如果只是‘賣苦力’打工兼職,那實習還有什么意義?能‘長知識’嗎?以后找工作,人家會認可這些經(jīng)歷嗎?”
“雖然難找,但還是應該去盡力找?!北本┮凰靖咝5慕處熍嵘賻r表示,他不主張學生用兼職來替代實習?!斑@樣的崗位對學生不會有太多專業(yè)技能上的鍛煉,雖然可以鍛煉人際交往的能力,但這在大一大二就可以通過兼職做到,經(jīng)過近4年的專業(yè)學習之后還去做兼職,是對之前學習的浪費?!?/p>
“歧視墻”推不倒,二三本院校學生如何咸魚“翻生”
王怡不否認,與名校學生相比,二三本院校的學生在專業(yè)技能、視野、知識面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可她不理解的是,為何現(xiàn)在連實習也會遭受“歧視”?
當年高考失利后,媽媽安慰她說,要相信“能力比學歷重要”,但當放棄復讀選擇了二本院校后,她卻悲哀地發(fā)現(xiàn),“連實習的機會都沒有,去哪里鍛煉能力?”
在王怡周圍,能夠依靠自身能力獲得和名校學生相等的實習機會、平臺的學生太少,除非老師和父母有人脈。
然而,這群或通過自身努力、或通過人脈推薦找到實習崗位的“幸運者”,在和名校學生站到了同一個平臺上后,往往又會遭遇現(xiàn)實帶來的沉重一擊。
湖北科技學院的陳晨就是“幸運者”之一。在今年畢業(yè)實習之前,他已經(jīng)有多次在本地各類媒體實習的經(jīng)歷了,“大都是學校老師推薦的”。
盡管如此,二本院校的出身依然不可避免地給他帶來煩惱,他自嘲地稱自己來自“第三世界院?!??!按蠖罴僭谝患颐襟w的記者站實習,記者們都喜歡帶武大、華科的學生外出采訪,我們這些第三世界院校的都是坐冷板凳的后備軍,人手不夠了才想到你,平常都在打字吹空調(diào)加收稿子”。
有企業(yè)的HR質(zhì)疑,二三本院校學生自身的能力是否能勝任更高的平臺?對此,一個二本院校的女生回答說:很多人否定了我們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可能性。“他們口口聲聲說著高考要改革,不能一考定終身,但現(xiàn)實中人們還是在用高考成績當標桿?!?/p>
這名女生告訴記者,學校的實習合作基地少得可憐,且都是本地的小企業(yè),即使去了,也是“打醬油”。她靠自己的努力終于進入了北京一家知名企業(yè)實習,其間勤奮刻苦,得到了所在部門同事的認可,但當這家企業(yè)進行校園招聘時,她還是被拒之門外?!巴逗啔v的不僅有北大清華的,還有從國外名?;貋淼暮w,我怎么爭得過?”她說,“這是二三本院校學生的常態(tài),他們必須不斷去適應這種不被接受和不斷努力也換不來收獲的現(xiàn)狀。”
“想想真覺得害怕,連實習都會給我們豎起一道門檻,以后如何咸魚翻生?”王怡說。
和王怡一樣,不少二三本院校學生都有一個疑問,“學歷和能力,到底哪個更重要?”
在裴少巖看來,這個已經(jīng)被討論了無數(shù)次的話題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的,“如果拋開其他,只看這兩個指標,當然能力比學歷重要?!钡珜τ萌藛挝粊碚f,在無法確定你的能力時,如果需要在這兩者間作一個抉擇,“他就選擇了學歷”。
(諸葛亞寒 實習生 謝婷婷 楊雨晨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學生名字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