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fā)展,醫(yī)院掛號方式越來越多元化、智能化,市民除了現場排隊拿號,電話預約掛號,現在網絡預約掛號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到目前為止,廣州市民看病有5種多媒體渠道統一預約掛號服務。網絡掛號多種方式,任君選擇。雖然預約掛號選擇多樣,但相信不少廣州市民對醫(yī)院“掛號難”仍有切身體會,“掛號難”問題在一時半刻還不能得到有效解決。
盡管電話、網絡、APP甚至微信等掛號手段日漸普及,但正如全國政協委員李彥宏在今年“兩會”提案中所說,其實目前部分地區(qū)具有官方背景的“預約掛號統一平臺”存在著社會認知度低、用戶體驗不好、掛號號源上網比例不高、限制醫(yī)院開展個性化服務積極性和自主性等問題,網絡掛號并未能真正解決“掛號難”難題。其中的掛號號源上網比例不高是市民網上“掛號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既然,網絡掛號對方便群眾就醫(yī)、提升醫(yī)療行業(yè)運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對網絡掛號的“重視”應是理所當然。其實對于網絡掛號政府可以制定統一的規(guī)定,一步一步,加大放開網絡掛號比例,讓更多的市民方便快捷預約到醫(yī)生。這就要求通過政府政策的引導,讓醫(yī)療資源也可以更加均衡地被利用和發(fā)展。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選擇電子、電話掛號。囿于現實條件制約,有些老人家、農民工無法通過網絡掛號,這也就要求醫(yī)院預留一定比例現場掛號名額。而對于網絡掛號的“黃牛”,有關部門也要加強打擊力度,比如建立網絡掛號黑名單制度遏制非法掛號,禁止搶占他人醫(yī)療資源。 (陳維澈)